海淀区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7月17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十六区“一把手”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淀区专场。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主持。北京市海淀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俊杰介绍“海淀区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
海淀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努力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科学城,持续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海淀力量。2022年,海淀地区生产总值10206.9亿元,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全国第二个经济总量跨越万亿元的市辖区;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6.8%,全市占比39.3%,其中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占比54.2%,全市占比超5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764家。今年1-5月,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投入788.9亿元,增长1.9%,全市占比53.4%。
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01
积极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切实增强原始创新策源功能
一是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持续推动其核心业务顺利开展,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生具有原始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成果。
二是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统筹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与高校院所、科技领军企业等构建创新矩阵,全力支持量子院、智源研究院、微芯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发展,在空间建设、平台搭建、技术研发、人才发展等方面为其提供精准服务;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发布关键核心技术需求,鼓励其承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承担重大科技专项,遴选支持145个具有科技领军企业潜质的前沿技术企业开展底层技术攻关突破。
02
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切实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通过创新支持政策、搭建产业孵化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加大产业投资等,加快构建具有海淀特色的高精尖产业体系,即以大信息产业为支柱,以大健康产业为突破,以科技服务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未来产业为先导。
一是做强大信息产业
在人工智能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建设,出台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积极打造大模型技术产业生态。
在集成电路领域,重点布局RISC-V,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区域已汇聚设计企业超200家,占全市的一半以上。
在信创领域,加快建设中关村软件创新中心,构建以基础软件为核心、集自主可控软件开发工具于一体的全栈式信创技术体系,现有信创领域企业数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二以上。
二是做优重点产业
在医药健康领域,聚焦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3个重点领域,实现从小分子药物、大分子药物、细胞药物、动保药物以及高端制剂的全覆盖,医药健康产业年收入规模达380亿元。
在智能制造领域,培育出1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成功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集聚机器人产业重点企业41家,并加快建设新一代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共性技术平台。
三是布局未来产业
在量子信息领域,依托量子院等机构开展量子领域前沿研究,并加快推动成果落地。
在空天领域,深化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用好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加快建设“星谷”空天产业集聚区。
在互联网3.0领域,支持微芯研究院建设区块链先进算力实验平台,发布第二版区块链专用芯片等技术成果,区域区块链技术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四是推动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健康发展
加强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间的技术对接,推动氢能、储能关键技术攻关,孵化落地一批企业;加快推进加氢站氢能基础建设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03
积极营造一流创新生态
切实优化区域发展环境
一是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联合高校院所推进5个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打造环高校创新带。
二是升级创业孵化服务环境。建成以“集中办公区-众创空间-加速器-产业园区”为载体的服务链条,拥有标杆孵化器等各类创业孵化机构181家,孵化总面积已超200万平方米。
三是加大产业空间供给服务力度。在减量发展前提下,聚集更多空间资源,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和高精尖产业发展,正在推进的51个项目到2026年可提供产业空间约728万平方米,其中2023年约129.5万平方米。
四是完善“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体系。“全链条”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和街镇全覆盖协同服务企业机制双向发力,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
五是拓展科技金融服务。加快推进全球创业投资中心建设。设立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开展并购贷、人才贷、认股权贷试点。壮大“海淀创新基金系”,已累计支持70多支科技创新基金。
六是强化知识产权服务。发挥北京市和中关村两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发明专利平均授权时间从540天压缩至54天;开展高价值专利运营,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今年1-5月,全区发明专利授权量18322件,全市占比47.4%;PCT专利申请量2084件,全市占比46.6%。
04
积极推动先行先试改革
切实激发新的发展动能
用足用好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措施,一批重大项目和改革案例先后落地海淀。
税收方面,“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税收新政2022年惠及企业4642家,加计扣除金额达222.65亿元;
人才服务方面,推动人才支持类改革措施落地实施,建成外国人出入境服务厅,外籍高端人才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两证联办”累计340余人次;
科技成果使用方面,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专项累计落地4个案例;在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方面:围绕医药健康、能源环保、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布首批榜单51项;
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设立方面,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设立正式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各项规划建设工作正紧锣密鼓有序开展。
当前,海淀区正会同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各项政策措施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域推广,同时积极研提新一批政策措施,并争取在海淀先行试点,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的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好(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中国(北京)自贸试验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四区”叠加优势,力争在前沿技术创新、高精尖产业发展等方面奋力走在前列。